目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判断新根据及时代意义薛亮;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意蕴王萌;5-8+11
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王丽欣;9-11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思想的理论创新及现实意义研究杨莉;刘海燕;12-15+18
习近平民生建设探析刘琳琳;16-18
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析冉津宇;张思军;19-23哲学研究
马克思正义观的核心价值指向解读葛宇宁;程慕青;24-28
“回到马克思”到“发展马克思”——在文本中探求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及其当代价值王凤双;谢鹏;29-32
扼住历史虚无主义之喉,夯实意识形态之基景蕊娟;33-36+41
我国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探论贾江涛;杭珊珊;37-41
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研究孙旭丽;42-43+47
“文化领导权理论”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启示叶进;赵潜;44-47政治学研究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初探武超;48-51
论中国共产党人在长征中的担当精神及启示刘贤伍;52-55
建国初期党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历史经验——以《新华日报》为例叶陈钦;56-59
毛泽东以德治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黄河;60-63+68
坚定文化自信的四重维度马晓燕;64-68社会管理研究
新时代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的思考张宏伟;69-70+74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资本范畴”伍胤鸿;71-74
构建美好生活:东北农村新型生活方式实践及其意义刘冬;75-78
关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的对策思考——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为例蒋佰福;79-80+83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指向及其实践进路杜德省;81-83
网络社会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问题研究纪舒洋;冷翠玲;84-86+90
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担当为向度王海亮;赵军;87-90
互联网短视频社区道德失范及解决对策刍议陆翔;李庆华;91-93
论微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张丹丹;94-96+1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向度张亚丽;牟艳娟;97-100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刘绪平;101-103+107
共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与实现路径俞靖;104-107语言文学研究
“敕撰三集”诗语与唐诗诗语的对照分析江小容;108-111
涓生手记的叙事策略——《伤逝》中的子君形象解读汪瑶;乔琛;112-114+120
罗烽文学创作中的民族主体意识王璐;115-117
叩问真实:论张抗抗《隐形伴侣》中的童话变奏李琴;118-120
浅析迟子建的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李雅萍;121-122+128
论乔利小说中性问题群体的人格分化和茫然心态韩竹林;123-124
“动词+方式宾语”格式浅析赵青;125-128历史文化研究
11-14世纪西西里与中国交流考谷倩兮;129-131+139
论十六国时期前燕辽西地区的移民及民族交融陈鹏;132-134
论董仲舒财富伦理与当代启示肖红旗;仇小敏;135-139
有关刘言史生平的几个问题高贤达;140-143
明清时期重庆府志研究罗秋菊;144-146
清代潜山井股程氏家族史构建研究程石磊;147-148+152
姚际恒学术思想与徽州文化之渊源周苹苹;149-152
徽州家谱对女性的入祠规范李鲜;程石磊;153-155+160
伪满洲国劳工生活及社会影响研究刘榕;156-160历史文化研究_区域历史文化研究
赫哲族渔猎文化的生态自然观张俊玲;潘婷;161-164教育教学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大学工程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马云阔;罗瑶嘉;165-167+173
创业自我效能感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创建陈晓燕;168-170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探析金明辉;171-173
习近平青年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之教学设计袁尔纯;174-177
从何以可能到以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路探析蔡正丽;178-180+18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吴军;181-184
过程教学管理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的实践探讨宋高嵩;林莉;王晓东;185-187+191
语言与学科融合的中外合作办学学术英语教学模式研究焦丽娟;陈宇;188-191
大学英语研究性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探究刘丹齐;192-193+196
小组合作学习在韩国语会话课程中的应用探析李美英;刘洋;194-196
佳木斯大学简介2
本刊启事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