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习近平关于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的理论渊源、理论贡献和当代价值阮添辉;1-3+7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转换李虹曼;方章东;4-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探析张晓;汪先平;8-11+19
浅析新时代乡村文化自信的重建与乡村文化振兴王润芳;12-15哲学研究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中蕴含的劳动主体性思想及当代价值程飞娟;王海霞;16-19
《共产党宣言》视域下的民生思想探析吕柱;20-22
哈贝马斯关于“后世俗社会”的内涵、特征及其实现路径何纯真;谷生然;23-25+33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乡村规划理念马跃;26-29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研究——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重要启示黄影;郑兴明;30-33政治学研究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治理观的演化视角陈琼珍;34-37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担当精神刘贤伍;38-41
新媒体时代专家话语的建构与转向李建萍;42-44+66
绿色“一带一路”视阈下河西少数民族地区新发展研究雷浩;45-47
新时代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杨娟华;薛玉琴;48-51
插花型贫困县精准扶贫研究:以甘肃高台为例付雨鑫;52-55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的网络安全防控机制研究杨述厚;56-59社会管理研究
城市社区治理科学化探析李青文;60-63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系中定制公交的引入——以经济法为视角牛子墨;64-66
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成本补偿研究张宇鹏;67-68+76
休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单福彬;邱业明;69-71
乡愁记忆活化视角下福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路径张超;刘淑兰;72-76
对农业适度经营规模之收入测算法的讨论——基于对江苏和上海的调研陈彦彦;77-80+88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观杜裕禄;宋彦葵;81-84
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探析修晓辉;王新影;85-88
“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郝连儒;89-93
新媒体在人本视域下的理想信念传播方式构建研究冯大霓;何华征;94-96语言文学研究
初唐边塞诗述论林海;97-100
唐诗的价值体系建构——以日本“敕撰三集”为视点江小容;101-103
乾嘉时期泰州仲氏闺秀诗歌创作的文学生态论贺闱;104-107+112
发现差异与歧义的“日常”民间——重读《马桥词典》兼论韩少功的创作转向马玲丽;108-112
寂寞的吟者——论吕新小说的历史文化蕴含王宏;113-118
理查德·赖特小说的讽刺特色——小说《土生子》讽刺艺术的运用蔡文娟;周海平;119-121
存在主义视角下的《马贩子的女儿》解读葛纯;122-124
从《去吧,摩西》看福克纳的荒野忧思李旭;125-127历史文化研究
古罗马大税吏公司的形成与演变隋竹丽;128-130+143
美国早期禁毒立法体系与吸毒群体结构因素林晓东;林晓萍;131-135
魏晋南北朝驸马都尉选拔趋势的量化分析吉莉;136-138
论两晋初年的正统化运作李正君;139-143
试论宋代士大夫的法律观念及其成因张本顺;144-149
宋代士大夫政治成因探析张清修;150-152
明清时期河南通志研究袁月;153-156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追溯冯禹君;温鑫;157-159+165区域历史文化研究
南江流域传统民俗歌舞的农耕文化因素及其传承研究郭永青;160-162区域历史文化研究_教育教学研究
人本主义视域下高校教学管理新模式孙彦峰;陈晓蕾;163-165
“创新”与“创造”含义异同之辩刘俊柱;王永宏;穆慧;166-167+184
基于DEMATEL下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郑慧;王宏彬;崔芷寒;孙德梅;168-171
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蔡榕津;172-175
旅游管理专业“双能型”教师能力提升研究韩福丽;176-178
从“语言教师”到对外汉语“统筹师”——慕课时代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重塑刘霞;179-181
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目标裴雯;182-184
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吴俊芳;185-188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间性研究高元龙;189-191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路径探析卜路平;192-194+204
“课程思政”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周献策;195-197
高校歌剧教学体系构建的四个操作关键王梓赫;198-200
AR现实技术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王海荣;刘思源;201-204
佳木斯大学简介2
本刊启事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