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重要论述的研究综述卢成观;李文勇;1-6
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对巩固民族关系的意义——以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为例汪莙霞;7-9+14
习近平群众观论析王春梅;10-14哲学研究
齐泽克拯救全球生态危机的实在界动力尝试景君学;文小凤;15-19
威廉·莱斯对“控制自然”观念的批判及其生态价值刘志清;苏百义;20-21+60
马克思“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新探许卫中;郑传东;22-27政治学研究
儒家文化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王莹;28-30
价值共识视域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高雷雷;徐俊;31-3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鲜明特征刘镇玮;林美卿;35-38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底蕴张宏韬;任铃;39-4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考量李芮;43-45社会管理研究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历史回顾与展望汪静;46-48
扶志扶智与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以甘肃临夏永靖县为例李瑞;苟颖萍;张娟;49-52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时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邢瑞娟;53-56
以古典诗词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赜颜叶甜;57-60
均衡性、学科立场与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研究的“三个问题”王红;61-64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杜翊宁;李国锋;65-67
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李傲霜;娄淑华;周袖;68-69+77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的价值体现及实践方法李慧;70-72
“普世价值”思潮对青年学生的隐性危害及其对策研究彭陈;73-77
网络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王刚;黄怡明;78-80
辅导员共情能力培养探究瞿津津;81-82+91语言文学研究
刘宋诗歌的自然与工力之辨庄亮亮;83-86
王昌龄诗歌经典化过程探究锁子云;87-91
从唐宋诗之争看宋诗的文学价值奚正新;顾佳倩;92-96+109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忧相接——论陆游词中的屈骚文化罗浩春;97-101
明初词体观的诗性特色郑平;102-104
精神家园的失落与重构——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刘莉红;李新东;105-109
消费文化语境中城市女性主体性建构——论多丽丝·莱辛的《好邻居日记》李婷婷;110-112+115
俄罗斯汉语传播动因及模式研究范晓轩;刘辰洁;113-115
西北“花儿”的语汇分析刘周霏;116-119+124历史文化研究
19世纪初期萨摩藩的琉球贸易李子贤;120-124
汉晋时期夫余与挹娄关系考代静;125-127+134
明清时期江南“二府”官布征解之比较陈蕴鸾;128-134
五代防御使考述任欢欢;135-139+142
唐代谶纬的兴衰李祥;140-142
《盐铁论》中御史大夫和贤良文学的王霸之辩范美辰;143-147
明中都石刻图案造型与艺术价值研究肖晴;王寅寅;郑艺鸿;148-150+172
近三十年来公孙弘研究述评周尔祥;151-155
传统家训: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桥梁李庆勇;156-158历史文化研究_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满族作家和邦额及其《夜谭随录》研究述论韩丽霞;159-161
地方高校对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探析——以佳木斯大学保护与传承赫哲族传统文化为例孙彦峰;谭杰;162-164教育教学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论纲——以国防教育为例邱龙虎;辜美惜;165-168
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丁世林;王洁雯;169-172
基于授课过程中的思政理论课建设探析刘东锋;赵爽;包巍;173-176+18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PBL教学模式探索李丽娜;177-180
“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考杨旭;181-184
“抖音”微视频在线上教学平台中的优势与实践吕东芳;宋雷震;185-187
试析心理语言学视域下的英语阅读理解尹华杜;188-189+196
基于ADDIE模型的高校英语微课教学设计模式研究李佳楠;190-193
慕课在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应用朱星荣;194-196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对四川省M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马驷驹;李安叙;197-198+204
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路径研究潘宏伟;赵德龙;张雨;李博;199-201
新时期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素质高文祥;202-204
佳木斯大学简介2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总目录205-212
本刊启事213
本刊声明213